江碧波正在她的工作室里進行創作。 資料圖
\u00A0\u00A0\u00A0 華龍網3月17日18時50分訊(首席記者 黃軍)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你知曉多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藝術瑰寶,哪些又讓你念念不忘?記者今(17)日獲悉,78歲重慶知名女性藝術家江碧波已經完成其大型組畫《上下五千年》的全部創作。江碧波告訴華龍網記者,《上下五千年》由200幅巨幅國畫組成,將中華文明囊括其中。已經78歲高齡的她為何會創作這個系列?
\u00A0\u00A0\u00A0\u00A0傳承上下五千年文明 78歲高齡的她創作了200幅國畫
\u00A0\u00A0\u00A0\u00A078歲的江碧波,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曾任重慶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教授,是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家協會藝委會委員。擅長版畫、雕塑、油畫的她,在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舉辦過多次個人美術作品展,代表作為《飛奪瀘定橋》《白云深處》《近鄰》,大型城市雕塑《歌樂山烈士群雕》,油彩《豆角熟了》《永恒的瞬間》等。
\u00A0\u00A0\u00A0\u00A0其中,《飛奪瀘定橋》被收進小學教科書,1980年創作歌樂山烈士群雕榮獲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最佳獎。
\u00A0\u00A0\u00A0\u00A0這一次的《上下五千年》是江碧波創作的大型組畫,由200幅長5米、寬2米的國畫組成,以遠古時代到開國大典之間的歷史事件、著名人物、文化傳承、神話等方面的故事作為創作素材。
\u00A0\u00A0\u00A0\u00A0早在2014年,江碧波個人藝術展曾展出200幅中的20幅,這也是系列組畫的首次亮相。
\u00A0\u00A0\u00A0\u00A0《上下五千年》的第一件作品是《盤古開天》。這200幅作品描繪的神話傳說有《大禹治水》等,事件有《七步成詩》《聞雞起舞》等,人物有《屈原九歌》《司馬遷》《蘇武牧羊》等,文學作品有《紅樓夢》等。
\u00A0\u00A0\u00A0\u00A0當中與重慶有關的也不少。比如《大足石刻》《重慶談判》。
\u00A0\u00A0\u00A0\u00A0抗戰中來到重慶 重走長征路創作名畫《飛奪瀘定橋》
\u00A0\u00A0\u00A0\u00A0對有的網友來說,江碧波的名字并不算熟悉,因為她很低調,但江碧波成名很早。
\u00A0\u00A0\u00A0\u00A0江碧波1939年出生于貴州省貴陽市,1941年前后,襁褓中的她來到抗戰中的重慶。父親江敉是四川美術學院教授、著名漫畫家、版畫家。受父親的影響,三四歲的時候,江碧波就開始接觸繪畫了,1954年考入四川美院附中,開始正式學畫。
\u00A0\u00A0\u00A0\u00A0江碧波1958年進入四川美術學院版畫系讀書,當時版畫專業才3個學生,江碧波是四川美術學院成為學院后的第一屆學生。江碧波讀大二的時候,中國歷史博物館需要長征題材的作品,就給重慶美協分了4幅畫的任務,當中有兩幅給了川美。
\u00A0\u00A0\u00A0\u00A0江碧波的父親是當時川美版畫系的老師,就帶著她和同學一起開始創作。創作之前,他們重走了部分長征路。“主要是在金沙江、瀘定橋一帶”。 江碧波回憶說,當時在橋頭寫生,看著山巒起伏與江水激流,艱苦又享受。
\u00A0\u00A0\u00A0\u00A0她們還坐上船體驗了渡江的艱險。江碧波說:“當時我們坐在船上,劃船的是一個老船工和一個年輕船工。但是年輕船工不認真,遇到了急流險灘,情況很危險。”當時江碧波還年輕,沒什么感覺,但她看到父親嚇到了。好在老船工經驗多,最終化險為夷。
\u00A0\u00A0\u00A0\u00A0回去之后,江碧波花了一學期完成了套色木刻版畫《飛奪瀘定橋》的創作。 “這幅畫是我首次成功的作品。”江碧波說。
\u00A0\u00A0\u00A0\u00A0與不少藝術家專注某個領域不同,江碧波國畫、油畫、版畫、雕塑都很擅長。她現在的刀法和筆法與學習版畫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她的國畫顯得大氣,在創作中基本不會出現涂改等。
江碧波每天堅持繪畫10多個小時。資料圖
\u00A0\u00A0\u00A0\u00A0江碧波為何要在高齡堅持創作《上下五千年》?
\u00A0\u00A0\u00A0\u00A0提筆忘字,只會用電腦,不了解國家的文化,這種現象在年輕人中越發普遍。改變這種現象,讓年輕一代認識了解自己的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找到文化的優越性,是江碧波創作《上下五千年》的初衷。“中國的哲學思想、藝術方法都是我們的文化優勢,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要珍惜我們的傳統,珍惜中國人所特有的燦爛文化,它們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u00A0\u00A0\u00A0\u00A0中華文化博大精神,如何從中選擇200幅國畫的素材?選擇標準又是什么呢?江碧波說,她所選擇的一定是重大的,有重要影響力,具有知識教育意義的人和事件,“要為國家民族的子孫負責。”
\u00A0\u00A0\u00A0\u00A0創作很累。近年來,身兼許多社會職務的江碧波推掉了很多社會工作,只為潛心創作。據江碧波助手介紹,江老師的每一天基本都是在繪畫中度過的。早上8點開始,晚上11點多才結束。完成一幅畫需要很久,很多畫還是在交叉中完成創作的,“穿越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繪畫中,這個過程很神奇,也很享受,對歷史的理解會更深刻。”
\u00A0\u00A0\u00A0\u00A0延伸:江碧波的創作及個展年表
\u00A0\u00A0\u00A0\u00A01、1962年創作《飛奪滬定橋》并為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收入小學教科書。
\u00A0\u00A0\u00A0\u00A02、1967年參加“法國沙龍展《南方來信》組畫十埋尖樁”。
\u00A0\u00A0\u00A0\u00A03、1979年在四川美術陳列館展示江碧波敦煌印象畫展。
\u00A0\u00A0\u00A0\u00A04、1983年組織四川美術赴京油畫及版畫展。
\u00A0\u00A0\u00A0\u00A05,1984年代表中國美術家協會參加德國的“國際版畫展”和國際版畫會。
\u00A0\u00A0\u00A0\u00A06、1986年在美國西雅圖市世界博覽中心舉辦“江碧波個人作品展”。
\u00A0\u00A0\u00A0\u00A07、1986年在美國波特蘭市太平洋西北藝術學院舉辦“江碧波個人畫展”。
\u00A0\u00A0\u00A0\u00A08、1987年作為重慶與多倫多友好城市的文化代表,在加拿大多倫多市的政府大樓舉辦“江碧波個人畫展”。
\u00A0\u00A0\u00A0\u00A09、1987年5月在加拿大安大略美術學院舉辦“江碧波個人畫展”。
\u00A0\u00A0\u00A0\u00A010、從1988年開始,在北京、成都、重慶等地多次舉辦“江碧波個人畫展”。
\u00A0\u00A0\u00A0\u00A011、1989年參加“英國國際版畫展”。
\u00A0\u00A0\u00A0\u00A012、1992年在日本舉辦“江碧波中國畫展”。
\u00A0\u00A0\u00A0\u00A013、1993年10月在哈爾濱舉辦個人畫展。
\u00A0\u00A0\u00A0\u00A014、1996年創立重慶市碧波藝苑。
\u00A0\u00A0\u00A0\u00A015、1997年江碧波個人作品,長期在“碧波藝苑”展覽廳展示。
\u00A0\u00A0\u00A0\u00A016、1998年創辦重慶市巫溪縣遠古巫文化基地“漢風神谷”,大量巫文化作品在漢風神谷展覽廳展示。
\u00A0\u00A0\u00A0\u00A017、2004在寧波“天一閣”舉辦江碧波雕塑、中國畫、及版畫展。
\u00A0\u00A0\u00A0\u00A018、她創作的數十座大型城市雕塑及大量的環境藝術立于全國各地的城市廣場文化中心、革命圣地、交通要道、生活小區等地方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