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起跑線,究竟界定在哪里才不算輸?近日,北大青鳥悄然推出了堪稱輔導市場“最長線”的教育產品――0-18歲全程教育輔導。望子成龍的家長們會為這種“長線投資”買單嗎?
教輔出現“長線”產品
北大青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曉健介紹,目前他們在國內首推專門針對0-18歲嬰幼兒和青少年的全線教育產品。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提供個性化且全程輔導的解決方案,不僅包含學習,還包含孩子的健康生活及課外娛樂、家長課堂等,通過培訓將孩子培養為各行業的“小專家”。
據了解,目前北京的輔導市場中,也不乏推出類似“0-18歲”方案的課外輔導機構。去年龍文學校也推出了“人生規劃”類型的教育服務產品,除學科成績,還根據孩子的性格、家庭背景等,建議孩子進行大學及專業,甚至是未來職業的選擇。
無疑,教育輔導產品開始進入一個長線規劃的時代,這也說明這個市場的消費者已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對孩子性格培養、家長教育手段等有一個全方位的提高,而不僅僅是將目光停留在“學科輔導、快速提分”的階段。
據教育部《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未來5-10年,中國教育培訓市場潛在規模將達5000億元。尤其是中小學教育培訓,3000多億的市場還在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長。教育支出在中國已經超過其他生活費用成為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
王曉健認為,北大青鳥教育服務提供“0換乘”一站式全教育服務體系符合現在的學生及其家長的需求,因為,目前各個教育機構都有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特點,而由于大家只專注于某一階段的教育,缺乏連續性和系統性,常常因為這家機構課程學完了,換了另外一家機構,而兩家機構的教育理念有所不同,導致孩子前期的教育無法系統、連續的繼承,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拔覀兘o每一個孩子配備雙導師――‘學科指導師’和‘成長指導師’,以期讓孩子高效的學習、快樂的成長”。
早教專家、中國優生優育協會兒童腦潛能開發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馮國強對“全線教育”提出的建議則是,一定要注重家長作為教育主體的感受,同時要從早期階段設計好相關課程計劃。比如,“無需課程多么高深,重要的是給孩子相對多一點的自由選擇游戲、自主發揮的時間,不是完全由老師帶著做”。同時,也要“讓家長覺得有收獲,學到技巧或是理解孩子的表現,并且學以致用”。
再完善的輔導也不能取代家長
●蘇紅,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博士
再完善的輔導計劃,也不能取代家長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人們常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主動學習,與孩子共同成長。成為家長不等于能做好家長,做家長的過程也是一個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要主動學習相關知識,了解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和需求,善于反思自己的不足。
知行合一,形成合力。家長要言傳身教,言行一致。
為孩子創設良好的成長環境。包括軟環境和硬環境。軟環境主要體現在家庭氛圍上。硬環境是指家庭的布置和物品,要適合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的身心發展需要。
從心出發,了解你的孩子。不要在統一的標尺中抹殺了孩子的個性,把孩子的考試成績當成唯一目標。
希望既輔導孩子也輔導家長
●岳女士,中關村三小學生家長
0-18歲全程教育輔導,我的理解是,在這兒我不用再考慮換輔導機構,不用再著急跟老師說“我的孩子是這樣的,所以您看能不能怎樣怎樣”,到了關鍵環節,老師能為孩子做好適合他的學習計劃。
孩子的健康快樂,需要父母的努力,但有時我常不知該怎么努力,或是努力了沒有收效。如果這個項目里的老師,能夠對孩子有個持續的跟蹤,時常跟孩子和家長進行一些相應的溝通和互動,對我們這個家庭的整體進步有所幫助,我想就算課時費稍微高一點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