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加盟網
    品牌加盟網
    品牌加盟網 > 加盟資訊 > “富貴貓”到“富貴坊”:一個臺資企業的轉型軌跡

    “富貴貓”到“富貴坊”:一個臺資企業的轉型軌跡

    富貴貓 

    從“富貴貓”到“富貴坊”

    引語:富貴集團董事長陳燦堂決定徹底改行。十幾年中,他以40萬美金起家,做成年收入以億計的“皮件大王”。如今,他從昆山反攻回到上海,開始經營臺式大餅、鳳梨酥

    NBW記者 阿茹汗 江蘇報道

    受臺風“蘇拉”和“達維”影響,8月的江蘇省昆山市,清晨起就刮著一股悶熱的風。8月3日八點半,女工們和往常一樣,結伴騎著電動車來到位于黑龍江中路的富貴集團,和保安大哥問聲好,打卡,走進冷清的工廠。

    “現在全廠只剩下幾十個工人了。這里要拆遷,老板要改行。”門口的保安不知道工廠要搬到哪里,也不知道老板會怎么安排他們,他只知道,從臺灣老板來到昆山,把廠子建在這里的那天起,這里就是做皮件的。明年,他也要和這個地方說再見了。

    董事長陳燦堂前不久把辦公室從歐式風格的富貴生活廣場搬到了廠區最老的一棟二層小樓。這是他在1992年建成的第一間廠房。當時,在臺灣做皮件生意的陳燦堂,和兩個朋友一起來到昆山。

    “當年,臺灣的勞工工資高,新臺幣升值,我們這樣的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只能搬家。”陳燦堂記得,只有40萬美金的他們,最先考察的是上海浦東,卻因為企業太小而沒受到重視,才退居到離上海幾十公里遠的昆山。

    “我們來時,黑龍江中路就是郊區,雜草叢生,柏油路都沒有通。”雖然條件艱苦,但當地政府提供的土地政策、稅收政策都很優惠,勞工成本也只有臺灣的十分之一。陳燦堂就選在這里蓋起了廠房,成立了富貴集團的前身“明輝堂”皮件公司。和他一起進駐昆山的還有捷安特、滬士電子、櫻花衛廚等臺灣企業,在剛剛開門迎客的昆山,形成了臺商制造業的小聚落。

    最初的明輝堂計劃把產品全部銷到臺灣。可是海峽兩岸尚未“三通”,他們的產品必須經過香港才能轉運到臺灣,成本一下被提高不少。再加上當時臺灣還禁止大陸生產的皮件產品進入臺灣,他們必須要先在香港換包裝,把產品的生產地改過來,這樣一來成本再次被推高。

    新建的工廠一切還沒理順,陳燦堂的本金已經全部賠光。兩位合伙人萌生退意。陳燦堂卻決定獨自接下虧損嚴重的公司。“實際上,在臺灣生產皮件是死路一條,我回臺灣也沒有多大的發展空間,所以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繼續經營明輝堂。”陳燦堂決定放手一搏。

    轉向內銷 打開新市場

    “當時大陸的皮件廠很少,競爭并不激烈,皮件市場上大家都認的品牌就是法國的卡紛和香港的金利來,當時金利來還主要針對國外市場。”做過市場調研后,陳燦堂覺得自己正處在發展的最佳機遇。

    1994年,他決定推出自創品牌“富貴貓”,市場定位在中檔。但富貴貓當時并沒有知名度,難以在短時間內打出品牌。陳燦堂又想到了做國際品牌代理。

    當時,美國花花公子服裝已經在中國內地有代理廠家,但還沒有找到皮件合作對象。陳燦堂得到消息后,立即與花花公子談判,并拿下了花花公子在中國大陸總代理權。很快,陳燦堂在內地建立了500個銷售專柜,而他的自主品牌富貴貓也搭著順風車,名氣漸漸響起。

    1995年,陳燦堂難以承受花花公子的高專利費,兩方分道揚鑣。之后,他又為新加坡鱷魚、法國卡紛以及耐克、阿迪達斯等十多個品牌充當中國或江蘇地區的經銷代理。

    “那時候的錢實在太好賺了。上海百貨公司的柜臺隨我選。”陳燦堂難掩激動。

    自創品牌 鞏固影響力

    雖然生意鼎盛,陳燦堂卻依然保持著靈敏的市場嗅覺。

    他很快發現,代理品牌的大勢將近,企業亟待轉型。1990年代,大陸人對品牌還不是很清楚,經濟也剛起步,這當中的十幾年是代理品牌的黃金時代。可是隨著國人出國旅游,或者通過雜志逐漸了解國外的一線品牌后,消費呈現兩極趨勢:要么很高檔、要么很低檔。一線品牌在國內多以旗艦店的直營方式出現,做代理的主要是二線品牌,但二線品牌在大陸市場在慢慢萎縮,競爭乏力。

    在2006年,陳燦堂結束了代理,在原有皮件品牌富貴貓的基礎上,又推出了Azone自有品牌,專做個性休閑服飾。憑借之前的代理渠道,陳燦堂很快在全國建立了一百多處直銷店,2008年自有品牌營銷收入就達到了2億元。

    在這期間,陳燦堂擴地50畝,在黑龍江中路建起了3個廠房,1個富貴生活廣場,廠房內每日都是500多名工人生產加工的熱鬧景象。

    與前幾年相比,如今的富貴集團,顯得冷清了不少。

    去年,陳燦堂賣光了所有的機器設備,皮件工廠全收掉。一整棟的辦公樓和工廠,全都翻修為了大賣場,專營大宗皮件紀念品業務。原來可容納幾百人的工廠車間,現在只剩下了二十名員工,幫新品打樣或承接少量的訂單。

    作為勞動力密集型的傳統手工行業,工人工資是最大的成本。就在兩三年前,昆山的勞資翻番,幾乎和臺灣持平。“包括吃住在內,每人平均用人成本就是每年5萬多。可剛來昆山的時候也就是6000塊錢。”

    不堪勞資負重,陳燦堂陸續把訂單下給了廣東的一家代工廠。“那邊用工還沒有像昆山這里規范,稍微便宜一些。”為了保住自己的品牌,他只能這么堅持。

    60歲的陳燦堂也想過退休回臺灣,可是唯一舍不得的還是20年在祖國大陸打拼積累的經驗。就在他徘徊之時,昆山市政府找到他,談搬遷。“現在的黑龍江中路,居民樓都已經蓋到了廠子旁邊,城市要發展,工廠要挪位置”。陳燦堂理解當地的做法,也正是在這次搬遷中,他得了靈感:為什么不趁這次機會轉型改行呢?

    要改就徹底改。陳燦堂選擇了餐飲食品業,從昆山回到了上海。

    在上海靜安寺旁的一家商場,陳燦堂投資1500萬元,開了一家“富貴坊”,專營臺式大餅、鳳梨酥等特色零食;在不遠處的徐家匯區,他投資的卷筒式披薩和鐵板燒店也開張不久。

    “十一點就來排隊,一直到晚上七八點。節假日可以賣掉800到1000客左右,工作日就是400客左右。”做品牌出身的陳燦堂用了一年的時間做產品研發和品牌推廣,雖然已沒有做皮件服飾生意時的輝煌,但對于這樣的效果,陳燦堂還是很滿意。

    現在,陳燦堂回昆山的次數越來越少。

    作為拆遷補償,在離黑龍江中路只有幾公里遠的地方,昆山市政府以低價賣給陳燦堂一片空地。陳燦堂計劃在這里建一座4000平米的食品加工廠,為上海的餐飲做原料配送,明年投入生產。富貴集團現有的幾十名工人離開皮件廠后,可以選擇到食品廠繼續打工。

    • 評論文章
    • 加盟咨詢
    對此頁面內容評分及收藏
    評分:
    微博: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圖文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