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州南潯陽光藝術學校的訓練房里,伴隨著悠揚的音樂,孩子們正跟隨老師的腳步翩然起舞,一個半小時的訓練讓一張張小臉龐上掛滿了汗珠。看到她們嫻熟的舞姿,你根本想不到,此刻穿著紅舞鞋跳舞的幾個孩子,天生聽力殘疾。
“手再抬高,再往下蹲一點,再來一次……”孩子們的中間,有一位老師正在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指導動作。她,就是南潯陽光藝術學校校長劉暢。陽光藝校作為區助殘學藝基地,劉暢帶領無數殘疾孩子踏入舞蹈世界的大門。這次排練的舞蹈名為《嬉水》,這個節目將在區殘疾人第五屆文藝匯演上展演。
南潯陽光藝校由劉暢的母親邢麗娜于2004年一手創辦。母親退休后,學校由畢業于浙江藝術學校的劉暢接手打理。“學校剛創立時,資金缺口非常大。在這樣的情況下,母親還是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專門為困難民工子弟成立了一個全免班,不僅跳舞和文化課全免,吃住也全免。”劉暢說。也許是母親的愛心傳承,當南潯區殘聯相關負責人找到學校,協商在校成立助殘學藝基地時,劉暢一口就答應了。此后,陽光藝校每年免費為殘疾學生編排舞蹈,輸出一場場精彩的殘疾人舞蹈演出。

最開始發現學員中有殘疾學生,還是個意外情況。2013年,陽光藝校校區還在香山橋附近,劉暢發現班級中有一名學生在練習空竹時經常打到自己的腦袋,詢問后才得知,該學生的一只眼睛完全失明,但仍堅持練舞。劉暢的心似乎被什么東西重重地擊了一下。考慮到那名學生由于視力問題,練習舞蹈動作時,視野和空間感等和正常人有些區別,從那天后,劉暢會在排練時對她進行專門的動作指導和講解。通過在校多年的學習,如今,當時的那名學生已成為蘇州小有名氣的舞蹈老師。
劉暢覺得部分孩子雖然身體有些殘疾,但天生有靈氣,動作靈敏,是學跳舞的料。今年7月初,南潯區殘聯選送的3名殘疾學生剛跨進教室時,她便試了她們幾個舞步。“印象最深的一位學生,肢體柔軟、接受能力特強,是學跳舞的好苗子。”在為期兩個月的訓練后,3名殘疾學生自信地走上舞臺,展示了柔美的舞姿,贏得觀眾陣陣掌聲。
“看著孩子們一天天進步,仿佛看到自己當時刻苦練舞的場景。”劉暢回想起自己在杭州宋城藝術團擔任演員時,曾為保持體形,每天只吃一個雞蛋、半包牛奶;也曾每日堅持凌晨5時起床,練功至深夜;更曾大著肚子堅持授課直至進產房的前一天。正是劉暢對舞蹈孜孜不倦的追求,她編創的節目《軍訓日記》獲得“湖州市第五屆南太湖音樂節舞蹈(戲劇)節”表演金獎和創作金獎,她指導的節目《軍訓日記》和《千手觀音》也獲得“2012年浙江少兒體育大會第四屆中華健康寶寶表演電視大賽”的“節目優秀指導獎”。
如今,700平方米的陽光藝校分校已進入裝修階段,明年將投入使用。“能為熱愛舞蹈的殘疾孩子敞開藝術大門,讓他們也穿上紅舞鞋,我樂意至極。”劉暢說,今后只要有殘疾的孩子愿意接觸舞蹈,陽光藝校將永遠免費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