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追尋紅色印記,打造精品課本!星工坊劇組《劉胡蘭》等三劇開拍)
春回大地,星工坊劇組抗戰課本劇拍攝再次踏上征程。接過《歌唱二小放牛郎》、《董存瑞》的接力棒,本月星工坊劇組又有《劉胡蘭》、《金色的魚鉤》、《雞毛信》三部劇投入開拍,依舊是歷經層層選拔脫穎而出的草根小演員、專業嚴謹的拍攝團隊以及專門選取的場地布景,這一次星工坊劇組繼續以孩子們的原生態表演真實還原抗戰歷史,喚起包括同齡人在內的廣大觀眾強烈的愛國熱情。
在當天的開機儀式過后,馬上進行的是課本劇《劉胡蘭》的拍攝。劇本原型劉胡蘭不僅是著名的革命先烈,也是優秀的共產黨員,她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就參加兒童團,14歲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由于在幫助群眾轉移過程中拒絕供出戰友,并在各種利益誘惑面前百般不為所動而使敵人惱羞成怒,最終從容就義,年僅15歲!毛澤東主席在她犧牲后專門為其題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她也是唯一的三代領導人均為其題字的英雄。
星工坊劇組小演員認真投入拍攝
盡管拍攝之前小演員們已經對劉胡蘭的人物事跡和整個劇本的故事梗概爛熟于心,但拍攝現場大家依然不放過任何空隙抓緊鞏固練習臺詞,并虛心接受導演的指導安排,遇上辛苦的敵軍戰斗戲,也沒有人露出怯場情緒,不怕累不怕臟,該臥倒時毫不猶豫,要沖鋒時勇往直前,表情動作均十分到位。相信他們也一定是被先烈英勇事跡所深深打動,才能做到此般有感而發,而這份真情實感相信最終也能通過屏幕傳達給每一位觀眾。
星工坊劇組小演員用心熟悉劇本
如果說課本劇《劉胡蘭》讓孩子們體會到的是先烈們在面對敵人屠刀時面不改色心不跳、寧死不屈的大義凜然,同期開拍的《金色的魚鉤》展現的則是在艱難抗戰年代戰友之間犧牲小我、顧全大局的戰友情,而《雞毛信》中海娃與敵人的機智周旋教給孩子們的不僅有勇敢,更有臨危不亂的處事方式。可以說紅色經典讀本中類似上述精神財富俯拾即是,如今作為課本劇開創者的星工坊劇組扛起重任,以更加直觀飽滿的影像形式將之呈現給祖國的未來一代,并號召組織他們親身參與演出全程,建立起中華兒女寶貴精神傳承的便捷高效通道,其用心良苦可見一斑。
除了本次正在開拍的三部劇,另據星工坊劇組透露,接下來其還將投入更多課本劇的拍攝,也期待更多懷揣表演夢想和愛國熱情的小朋友積極加入,重回抗戰時光,追尋紅色印記。
(原標題:追尋紅色印記,打造精品課本!星工坊劇組《劉胡蘭》等三劇開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