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們看過來!重慶市新增123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萬州雜醬面、黔江雞雜、陳氏抄手、謝式燒烤、紫水豆腐等30余種特色小吃制作技藝,都列入了重慶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此外恒合正骨推拿術、陪都傳統膏藥制作技藝、巫文化的禁忌、八卦掌、蘇家拳等都一并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多項傳統美食制作技藝入選
近日,市政府公布了重慶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根據有關規定,經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評審委員會組織專家評審,市政府同意將“鐘云舫民間故事”等12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重慶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重慶人對美食的要求特別高,重慶時報記者注意到,入選的傳統技藝中,包括了多項著名小吃的傳統制作技藝,有市民熟悉的黔江雞雜、磁器口陳麻花、南泉豌豆面、萬州雜醬面、陳氏抄手、來鳳魚傳統烹飪等制作技藝。
除了大家熟知的美食制作技藝外,還有一些非著名美食制作技藝,比如巴國陰米、白馬天然蜂蜜、良玉湯圓粉、大昌雪棗、洪安腌菜魚等傳統制作技藝。
八卦掌第四代傳人在九龍坡
入選的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中,九龍坡區的八卦掌和榮昌區的蘇家拳都入選了。
重慶也有八卦掌?沒錯,九龍坡有一家武館,掌門人莊嚴森可是八卦掌第四代傳人。莊嚴森從1970年開始練習八卦掌,1976年5月,拜中國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的大弟子尹福最得意的徒弟宮保田的關門弟子張極甫老先生為師。1980年后,莊嚴森成為了武當派傳人、“長江大俠”的徒弟,開始學習更高階的八卦掌和武當拳。
記者注意到,此次在“拳腳”方面入選名單的,還有榮昌的蘇家拳。
曾氏“正骨術”醫治3000多人
在傳統醫藥中,黔江的曾氏“正骨術”、彭水縣諸佛馮氏蜂毒療法等6項入選,記者了解到,金洞鄉曾氏“正骨術”,屬民間傳統醫療絕技。由曾圣體通過勞動實踐創作曾氏“正骨術”,祖傳至今有六代弟子,近200余年的歷史。醫治人員達3000多人,其中年齡最長者85歲,年幼者2歲,在群眾中地位高,價值大。
曾氏“正骨術”治療不受場地、器械、藥品、經費等因素限制,術中無痛苦,治療時間短,醫療成本低。
此外,這份名單上還有巴渝民間泥塑、渝州竹雕、葉脈畫、巴人漆藝、北碚布藝等傳統美術工藝。 \u00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