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加盟網
    品牌加盟網
    品牌加盟網 > 加盟資訊 > 急劇變化中的照明行業,歐普照明“暫居”第一

    急劇變化中的照明行業,歐普照明“暫居”第一

    歐普照明 

    在照明行業有一張時間表,記錄著各國淘汰白熾燈的時間。就在最近的五年內,照明行業轉型進入了另一個階段:2012年,發達國家和地區開始正式棄用白熾燈;2013年起,LED產品替代傳統照明產品的速度加快;2014年上半年,國內實體銷售渠道LED滲透率已達59%,電商渠道銷售額實現翻倍增長。LED inside曾預測2015年LED照明市場規模為257億美元,中國會是全國第二大LED照明市場,市場規模將達54億美元,增速超過40%。而目前已有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十年中,LED照明產品的年均增速在30%以上,2016年其產值達到2040億元。

    在這一輪產業升級過程中,由于中國擁有較好的LED生產基礎,國際照明巨頭已開始調整市場策略,出售或分拆LED照明業務,與中國企業做差異化競爭,譬如飛利浦在2014年將照明事業部分拆,單獨成立公司。在國內照明行業中,飛利浦、歐普照明、雷士照明、陽光照明與佛山照明等屬于第一梯隊,年銷售額在20億元以上;第二梯隊則是年銷售收入在5-20億元的企業,包括雪萊特、飛樂、長方照明與勤上光電等,其余為第三梯隊。在飛利浦剝離照明業務后,第一梯隊本土企業的競爭將更為激烈,不只是國內市場也包括這次LED替代升級過程中釋放的國際市場。

    目前第一梯隊四家本土企業中,歐普照明的市場規模最大,如果將時間線延長則可以發現,照明行業不是一個強者恒強的行業,頭部企業的市場格局在不斷發生變化,而在這一輪產業升級過程中,其變化更為劇烈。

    從圖中四家企業的營業收入對比中可以看出,在LED照明產品迅速擴張時期,照明行業的市場格局也在發生變化。

    2013年,雷士照明居于首位,卻在2014年被歐普照明趕超,又在2015年落后于陽光照明,目前處于第三位。

    而且,四家照明企業間的營業收入差距在拉大,2013年雷士照明與佛山照明的收入差額為12.4億元,而2016年歐普照明比佛山照明收入高21.1億元,差距拉大了近10億。這表明行業內順應潮流的優勢企業其增長速度加快,而部分企業的增速已經落后于行業平均水平。

    在這四年的比較中,歐普照明增長速度最快,但是LED產品布局不是拉開四家企業收入差距的原因,在2014年左右雷士、陽光、佛山照明三家企業同樣完成了傳統照明向LED照明轉型。相較而言,歐普部分市場與產品方面的不同布局,在更大程度上促使其在本輪產業升級中脫穎而出。

    國內收入占比超90%,國外大客戶集中在中東

    歐普照明的收入90%以上來自于國內,而在海外市場中,中東是銷售額最大的地區。相反,佛山照明與陽光照明的海外收入分別超過90%與80%,并且以歐美市場為主。造成這一區別的原因在于三者的成立時間不同。

    佛山照明與陽光照明分別成立于1958與1975年,其中佛山照明在1993年上市,而歐普照明在1996年才創立。前兩家企業經歷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全球制造業轉移,中國作為承接國更多地承擔了外國訂單的基礎制造部分,以OEM方式出口海外,或在改革開放后經營三來一補業務,國外市場空間更大決定了兩家企業選擇產品“出海”。相反,歐普照明創立時國內市場經濟已經得到初步發展,相比于海外市場,國內市場逐漸成熟同樣有利可圖。

    對于出口對象國的選擇,歐普照明以自主品牌切入市場,首先避其鋒芒,放棄需求大但競爭激烈的歐美市場,而是以中東市場為主。招股書中有介紹中東各國對于中國出口的照明產品沒有任何限制,這為其快速進入當地市場降低了門檻。相反,歐美國家行業標準嚴苛,且2000年左右的反傾銷案曾對佛山照明與陽光照明的業務造成沖擊。

    如今,中國在國際市場中LED照明產品的競爭力逐漸提升,歐普也開始全球范圍內的新布局,從2013年開始歐普在歐洲、巴西、南非、印度等地設立子公司,逐步開始向其他地區擴展。

    橫向擴展商業照明,縱向延伸上游產業

    歐普照明的產品主要分為四類:家居照明燈具、光源產品、商業照明燈具與照明控制及其他產品。以吸頂燈起家的歐普照明其家居照明燈具業務占比最大,但是在近幾年歐普逐漸向商業照明燈具與照明控制類產品傾斜。

    從圖中可以看出,商業照明燈具與照明控制及其他產品的收入占比持續增長,兩年時間大約增長5%,而傳統優勢產品家居照明燈具與光源產品占比減少。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在2016年的年報中歐普沒有再對營收做具體的產品類別劃分,因而在上面的圖中沒有2016年的數據體現。

    麥肯錫有數據顯示,到2020年,家居照明將依然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但辦公和建筑照明會是未來成長最快的兩個領域。同時歐普看好商業照明市場的潛力。

    商業照明產品包括筒燈、射燈類產品、燈盤、泛光燈、路燈、天棚燈系列等,歐普正在逐步拓展商業照明客戶,其在2016年將客戶從精裝地產、店鋪連鎖、百貨商場及辦公等領域擴展到了機場、地鐵等市場工程領域。同時,歐普在后端產能擴建項目中提升定制化生產能力,設立歐普道路照明有限公司切入道路照明市場。

    縱向延伸主要表現在照明控制及其他產品方面,在2016年年報中歐普表示將在立足照明產品的同時,利用線上線下平臺優勢,延展照明業務到集成吊頂、集成墻面及其他集成家居領域并計劃在天貓上開設集成吊頂旗艦店。這一類產品的毛利率較高,也是其營收相對較快增長的原因之一。

    然而,歐普并無自制集成吊頂的能力,在其擬投資5.67億建設的綠色照明生產項目建成投產后,也僅針對廚衛燈照明模塊進行自制,其他產品如扣板、風扇、加熱部件和集成吊頂成品等仍采用OEM方式。這種集成吊頂僅是在廚衛燈基礎上添加其他部件,而非真正從集成吊頂的設計使用方面完善功能使用,因此其集成性較弱。

    從照明向集成吊頂的延伸仍然存在技術壁壘需要跨越,除此之外,集成吊頂企業已經向客廳、臥室、陽臺等空間領域拓展,其發展方向是全屋吊頂,從單一標準化生產的照明產品向集成家居延展并非易事,除非以財力兼并集成吊頂企業,否則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布局。

    國內渠道建設仍為重點

    雖然歐普照明在產品方面進行調整,并且開始布局智能照明,但是從其募集資金投向來看,歐普的重心仍然在擴產能與拓渠道,其中國內渠道拓展的重心在于打品牌。

    截至2015年底,歐普照明已經有40000家終端門店,就國內3900多個縣市而言,相當于平均分布有十家,一定程度上已經達到飽和。同時,由于家居照明產品多為標準化產品,與電子商務模式相匹配,其發展速度較快,并在2014年歐普的電商渠道銷售增速超過了線下渠道銷售增速。對此,歐普認為線下渠道的運作效率有待提高。

    歐普擬投入4.71億進行展示中心及營銷網絡建設,計劃在兩年時間內在一、二線城市建設28家歐普展示中心,三年內協助經銷商逐步改建和新建3000家品牌專賣店。準確的說法應是歐普計劃改建終端門店,以推廣品牌為主,分為西式復古燈飾店、集合店、新版水晶平板燈店、千坪旗艦店等類型。

    目前許多家居品牌的終端店面設計從產品展示向消費者體驗轉變,相比于線上渠道,線下門店重要的在于提供消費者一種生活方式的實際感受,歐普展示中心的定位靠近這個方向。

    自主品牌經營、海外市場擴張、產品品類拓展、線上線下渠道融合是各行業發展的共同趨勢,真正打造國際品牌需要深入到全球市場。相較于國際知名品牌,本土照明企業仍有差距,譬如德國品牌歐司朗,其在2015年的營業收入是55.74億歐元,是國內企業的至少十倍。這次LED照明產業升級,國際品牌照明業務剝離釋放的市場空間是國內品牌難得的機會。

    雖然歐普照明目前是本土品牌中市場規模最大的企業,但是市場占有率并不高,這個行業的市場格局還在變化中。

    • 評論文章
    • 加盟咨詢
    對此頁面內容評分及收藏
    評分:
    微博: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圖文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