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加盟網
    品牌加盟網
    品牌加盟網 > 加盟資訊 > 扎西德勒:去尼木過藏歷年

    扎西德勒:去尼木過藏歷年

    扎西德勒  

    你想象過棲居在世界屋脊上的古老藏民族是怎樣過年的嗎?

    遇上這樣的節日,荒原必將突變綠洲,陽光比往日多了幾分懶洋洋的味道,拉薩自然成了一個歌舞與煙花點綴的歡樂世界。除了中國傳統農歷春節,藏族人家還要過一個富有民族文化內涵的傳統佳節——藏歷年。在藏族人眼里,藏歷年比起中國傳統的春節多了一種擋不住的魅惑。同世界上眾多民族一樣,慶賀新年的來臨,是藏民族最隆重,也是最開心的事情之一。有史為證,藏歷起源于公元1027年,若依固定的藏歷推算,藏族人每月的日數可重可缺,也就是說,好的日子可以重復使用,如初四是吉日,他們就接連過兩個初四。相反,不吉利的日子他們寧可缺席,比方說初七是個兇日,他們便將此日取消,將它同塵埃一起掃出家門,或將它像從米粒里揀出的壞石子一樣丟掉,初六過了直接就是初八。由于“吉”日與“兇”日的反差效應,致使年復一年的藏歷年日期相隔很大。

    每年距離中國傳統的農歷春節時間相隔一個月左右,藏族鄉親們便開始圍著行將到來的藏歷年轉悠。尤其是那些遠在海外的藏族同胞更是對這個日子充滿澎湃激情,早早就開始預訂回拉薩的機票。

    我參與過拉薩藏族鄉親們的藏歷年。那時候,異鄉的人們剛剛送走中國傳統的農歷新年,小街短道還能聽見爆竹的余音未消,窗前飄滿經帕的藏族人家已經開始把飽滿的青稞種子浸泡在罐頭盒中,等待新芽冒出來,他們守著那一個罐頭盒就像等待一個漂亮嬰兒的降生,那眼神不時蕩漾出星光或漣漪,心中的激情比草原更寬廣。當米粒兒大小的草芽從青稞皮里爆破出來,他們那止不住的興奮勁比風過海洋更為抒情與美麗,如此情景仿佛讓我聽見嬰孩初見藍天般的呢喃聲,從那供奉菩薩的經堂里隱約傳來。藏歷初一那天,他們便手捧這長勢喜人的青稞嫩苗,莊重地擺放于佛龕或神像面前,有的還將它們送至山澗淙淙流水的地方,表達他們心中對佛祖的虔誠,祈盼上蒼保佑新的一年豐收吉祥,家庭美滿幸福。

    從藏歷十二月初,藏族人家開始操辦一年勝過一年的年貨。這時候,龐大的沖賽康批發市場成了擁擠的海港,人們排隊采購上等的酥油和白面,油炸奇形怪狀的“卡賽” 。說起卡賽,遠離西藏的人們或許很陌生,它相當于法式高檔的餅干,有的像耳朵,有的像勺子,有的像麻花,有的像發絲,有的像耳環,有的像手鐲,有的像鉆戒,有的像蝴蝶,還有的像毛毛蟲?ㄙ惐砻嫱恳愿鞣N鮮艷的顏色,看上去十分養眼,里面裹以砂糖,味道純美。初次接過藏族朋友送來的卡賽,我完全將它們認作了裝飾擺設的藝術品,弄得我的藏族朋友笑得直不起腰,加之來自香港的朋友從我手中接過卡賽時,那眼神分明是在問,哪里來的這么有形狀的石頭?是法國進口的巧克力吧?我知道真相后,也忍不住笑了一陣。其實這些款待嘉賓的上等佳肴,能夠充分展現一個藏族家庭的生活品味,由此可見其女主人的智慧和勤勞以及熱情好客的善良美德。

    那個叫“切瑪”的五谷斗是藏族人家過年的必備之物,它標志過去一年的好收成,昭示新一年的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斗用木材制成,外觀繪有精美的各種彩色花紋和圖案。斗的左右,一邊盛放炒熟的麥粒和蠶豆,一邊盛放糌粑面和人參果,上面插放染成紅綠的青稞穗和酥油雕塑的彩花,人與自然和神靈的關系在此有所體現,如此民俗文化好比現實進入了神話。

    與中國大多數地方過春節相差無幾的是,到了藏歷十二月二十八,藏族人家便把庭院打掃得纖塵不染,屋里的桌子或沙發都將鋪上面料和圖案格外亮麗的卡墊,墻面貼上煥然一新的年畫。令人激動的公元二○一二年農歷新春佳節之即,我接受了蔣明睿先生贈送的年畫一幅。讓我深感意外的是,這幅年畫上出現的人物居然是藏文創始人吞彌·桑布扎。幾年前,我曾在一篇書寫神奇地域尼

    木的文章中提到這位西藏歷史文化繞不過去的偉大人物,他是松贊干布學習藏文的閉關老師。公元七世紀初,松贊干布派遣聰慧、正直、機靈、出身高貴且具有多種功德的優秀青年吞彌·桑布扎去印度留學,臨走時賞給他一升沙金,并配備了吐蕃送給印度貝金協布納拉卿王的慰問品,松贊干布的愿望是盼吞彌·桑布扎早日學成歸來,為藏民族的語言文化貢獻力量。在這期間,吞彌·桑布扎拜南印度精通語言的大學者婆羅門李勤為師,刻苦鉆研,不恥下問,獲得豐富寶貴的語言知識。通過歷時七年專心致志的修習,吞彌·桑布扎日漸成長為一名有影響的藏族學者;氐酵罗,吞彌·桑布扎遵從松贊干布的意愿,以梵文50個根本字母為參照,苦苦研析藏族語言特點,創制了藏文的30個基本字母。為感恩松贊干布對自己的欣賞與栽培,吞彌·桑布扎迅即制印藏文頌詞捧到松贊干布面前,讓松贊干布喜出望外,春風滿面,聲聲贊嘆不已。當然,這樣的表現無疑會引來一些人的妒嫉與猜疑,但松贊干布愛才之心不曾動搖,且堅持跟著吞彌·桑布扎潛心學習藏文知識,從而掀起廣大民眾積極學習的熱潮。的確,是吞彌·桑布扎把藏文字的高度排在了世界第一的位置,也有人稱藏文是寫在世界屋脊上的文字,我想說藏民族的文字是從青稞穗里長出來的,因為藏文書法酷似青稞的形狀。我沒想到會在十二年一個輪回的龍年以這樣的方式同吞彌·桑布扎重逢。莫非,是尼木香飄千里的藏香捎來的這份奇緣,或是我從藏北帶回的青稞等待的見證。明睿先生說,此畫是他師傅葉星生所作。只見畫面上的吞彌·桑布扎身著帝王般華麗貴氣的藏袍,手捧幾疊厚重的藏文,目光炯炯,氣宇軒昂,仿佛從遠古的喜馬拉雅走來。陪伴吞彌·桑布扎的是祥云、飛鶴、古堡、海螺、哈達、清風,當然還有從雪域大地上生長出來的藏文,它們如金子幻化的符號,落在絳紅的布面上,光彩生輝。

    我連聲贊嘆,將吞彌·桑布扎搬上年畫的人太有眼界了,不愧為卓有建樹的西藏文化藝術工作者。畫家之眼洞古穿今,今人易忘的舊物、舊人、舊事往往可以成就當代文化的不朽之魂,追憶似水年華就是擔當與承載的典藏。

    回到家,我沒有立即將此年畫掛上墻,我把它當作迎接新年的第一份厚禮,像卷唐卡一樣卷進收藏箱。我想多年以后展開它,我就會情不自禁地遙望吞彌·桑布扎的故鄉中國西藏尼木,那里一年四季藏香飄繞,云鶴翔飛,藏紙上寫不盡一個人對地域之愛,民族之愛,世界之愛。此時,我想吞彌·桑布扎故鄉的人們也在為藏歷年忙得不亦樂乎吧,他們還將在木頭上刻出各種與年相關的紀念。

    藏歷二十九晚飯前,藏族人家在打掃干凈的灶房正中墻上,用糌粑粉撒上“八吉祥微” ,在大門上用石灰、白油漆或糌粑粉畫象征吉祥的萬字符,也有畫太陽和月亮的,表示天地永恒,還有模擬描畫青稞麥穗的,有的人家還在房梁上撒神神秘秘的白粉點,象征人丁興旺,糧食滿倉。到了晚上,他們開始吃面疙瘩,藏語叫“古突” 。古突是按日期命名的,古即“九” ,表示二十九,“突”是面糊羹的意思。他們有意在面疙瘩里放各種東西,如白石子、羊毛、辣椒、藏銀幣等,好比巴蜀地帶的漢族人過年喜歡在湯圓里放一枚小硬幣,當有人吃到這些東西時,不時會引起哄堂大笑,甚至被人夸贊運氣好,這時大家都會向幸運的人送上祝福。

    除夕之夜,樂在其中,幾乎所有家庭都會總動員。有的藏族人在櫥柜里擺放油炸果,有的在桌子上擺放大塊的酥油,有的在唱著歌打奶茶,有的跳著舞兒剪羊毛,小朋友心思全放在挑揀糖果,漂亮的阿佳和帥氣的小伙坐在鏡子前試穿盛裝……

    到了初一早晨,家庭主婦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到河邊或水井撒“切瑪” ,然后爭先恐后地背回新年的第一桶吉祥水,讓全家人起床洗臉并喂飽牲畜。之后,大家換上新衣,按老少輩分坐在美麗的卡墊上,享用人參果、酥油,以及糖做的吉祥飯。完畢,長輩端來五谷斗,每人依次抓上幾粒,敬天敬地敬神,然后拈一點放進嘴里,這是一代又一代藏族人傳下來的藏歷年儀式。這時長輩祝大家“扎西德勒” (吉祥如意) ,晚輩們回賀“祝您身體健康,永遠幸! ,接著,大家圍在一起喝“觀顛” 。即青稞面、人參果、奶渣等放在青稞酒里熬成的面糊羹。這一天他們在自己家里歡聚,彼此敬酒敬茶,談笑風生,互不走動。

    從初二開始,親朋好友彼此走訪,拜年賀喜?腿藗冞M門道一聲“扎西德勒” ,主人立即迎上回敬一聲“扎西德勒” ,有的還互贈哈達,然后賓主一起進入室內,主人端上“切瑪” ?腿艘来文辄c糌粑面撒向空中,祈敬天地神,之后拈一點放進嘴里,這是初到西藏的客人最容易學會的藏族禮儀。那一刻,你一定可以感覺與神的距離近了,因為神無時無刻不在看著你。緊接著,主人又提著盛滿青稞酒的銀壺,拿著銀酒碗,笑逐顏開地向你走來,三口一杯,美妙的酒歌相伴,讓你無法拒絕一個民族的盛情,他們不僅要考察你的海量,還能檢閱你的膽量。

    除了這些民俗禮儀,關于藏歷年,首先你應該學會向藏族同胞問候一句“洛桑扎西德勒” (新年吉祥如意) ,當然,別忘了藏歷年等待你的精彩還有藏戲、賽馬、鍋莊、射箭、山歌、賽牦!溃荒曛心苓^中國的農歷新年,又能同時過藏歷年的人,他們是離佛最近的人,因為他們都是有福之人。

    這個藏歷年,我不在拉薩,而是選擇去吞彌·桑布扎的故鄉。云朵與飛鳥在齊唱,幾匹像是失散的馬在柏油路邊,悠閑地甩動著尾巴,陽光像灑水車從天上播撒到它們身上,它們只顧吃草,誰也不搭理西去的騎手,只是偶爾揚起長鬃披散的頸子來聆聽一下陽光落地的聲音,像離家出走的少年有些悔意但又拒絕回頭。尼木的山峰在遠處靜候,沒有隨云移動。

    • 評論文章
    • 加盟咨詢
    對此頁面內容評分及收藏
    評分:
    微博: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圖文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