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成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機制。從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和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高度,把教育作為城市和中心鎮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保持適度超前發展。先后制定實施《桐鄉市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桐鄉市“十三五”教育發展規劃》。認真做好城市規劃區內教育用地的規劃和控制工作,留足全市教育用地,拓寬教育發展空間,確保教育可持續發展。通過農村學校改造、兼并薄弱學校、撤并部分村校等途徑,進一步加大布局調整力度,城鄉一體發展格局得到進一步彰顯。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各類資源,并在財政撥款、學校建設、教師配置等方面繼續向農村傾斜。同時,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在評優評先、職稱評審、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評選等方面制定照顧政策,文件精神體現農村優先,進一步堅定了農村教師扎根農村的信心。
2.完善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機制。完善城鄉教育資源配置機制,城鄉學校校舍按統一標準建設、教育裝備實行統一標準配置。“十二五”以來,全市教育基本建設總投入約8.89億元,先后完成中小學改擴建和新建項目63個,投入使用建筑面積達21萬平方米。積極關注農村小規模學校和分校區改拆建工程,農村小規模學校辦學條件得到全面改善。積極推進市區學校改擴建工程,緩解市區學校入學矛盾。扎實推進項目建設,優化辦學條件,擴容中小學校餐廳,有序實施學生餐廳改擴建工程,改善學生就餐環境。加快學校體育場館的改造升級。持續提高教師待遇。
3.優化教育經費投入可持續增長機制。根據浙江省教育現代化要求,完善教育經費增長長效機制,確保教育總經費以及義務教育經費均依法實現“三個增長”。更好地落實“以市為主”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各項政策,進一步發揮鎮街道在教育經費上的相關職能,增加對鄉鎮教育投入的考核權重,提高鎮街道教育投入的積極性。近三年,財政性教育經費安排分別為16.27億元、16.38億元、20.1億元,公共財政經費增長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比例分別為6.07%、0.01%、0.6%;義務教育預算內經費分別為10.94億元、11.34億元、11.75億元;小學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分別為11343.69元、13751.12元、14820.72元,初中分別為17099.51元、19426.96元、22026.43元;小學生均預算內日常公用經費分別為2512.23元、2611.93元、2786.48元,初中分別為3825.3元、3911.35元、4007.95元,各項指標均實現逐年增長。
4.建立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協作幫扶機制。充分發揮名校對農村學校、薄弱學校的輻射和引領作用。全市共建立學科基地14個,整合全市中小學各學科優質教育資源,創新教學研究工作機制,通過學科基地建設項目引領,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學教師素養和教學質量,努力擴大優質教育資源,進一步促進義務教育階段城鄉學校的優質均衡發展。研究和改進區域內義務教育教師的統籌管理,充分發揮名校名師的帶動效應和教師輪崗交流的積極作用,為探索推進全市中小學校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奠定基礎。近三年共帶編交流581人,其中校級領導71人,骨干教師188人,普通教師3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