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頻頻打折的服裝品牌真維斯正在以平均一天一家店的速度消失。
近日,真維斯的運營商旭日集團(Glorious Sun Enterprises Ltd.)發布了2017年業績報告,期內集團實現收入27.3億元港幣,同比下降4.37%;營業利潤1.016億港元,較去年同期的1.251億港元下降18.8%;毛利潤8.852億港元,同比降低了3.3%。其中,以真維斯為主的中國零售總額為16.08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6.71%。
報告同時顯示,截至2017財年末,真維斯在國內共運營1298間門店。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相較2014年末的2284間門店,真維斯在過去三年里關閉了近千家門店。對于真維斯是否會采取轉型策略等問題,時代周報記者向旭日集團相關負責人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財報中旭日集團表示,內地成衣零售競爭激烈及電商環境的變化,是真維斯品牌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
No Agency分析師唐小唐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國內服裝零售行業已經高度飽和,競爭正在加劇。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10-2017年,國內服裝零售行業企業數量保持不斷增長的態勢,預計2017年國內服裝零售行業企業數量將達到3400個,行業之間競爭較為激烈。
在走訪廣州一家真維斯門店時,店員向時代周報記者坦承行業競爭壓力很大。該門店不久前從附近的一個購物中心搬至一條商業街的街邊,避開了與購物中心同類休閑品牌的正面交鋒。但即便如此,該店員依然認為,從成交量來看,競爭激烈的情況依舊存在。
在減少線下實體門店的同時,旭日集團在去年設立了“真維斯電貿分公司”,將電商業務獨立開來,使網店除協助實體店處理過季貨外,強化在銷售主流產品及網上專賣系列方面的自主權。目前,線上銷售金額已占2017年其內地銷售總額的23.68%。雖然走勢向好,但毛利率微薄,僅錄得微利。
此外,真維斯的加盟業務也受到了電商的沖擊。財報顯示,在過去一年,旭日集團的管理層持續深化對真維斯的零售網絡整合、運營流程的優化及人事架構的精簡等等,但加盟業務的發展卻遇挫。旭日集團表示,“主要是加盟店的銷售受到電商日益流行的打擊較大,幸管理層及時推出多種靈活互惠的模式如聯營方案,穩住了加盟商的流失,但管理層年初制定的預算目標則未能達到”。
大幅關店情況下,旭日企業在2017年大幅裁員約兩成,由4900人減至4000人。
據了解,這已經是真維斯綜合營業總額連續下滑的第五年。時代周報記者梳理旭日集團歷年財報發現,從2013年開始,旭日企業綜合營業總額便持續呈下滑趨勢,2013-2017年真維斯綜合營業總額同比下降的幅度分別為0.70%、13.32%、25.91%、23.98%和4.37%。
時尚服飾業零售專家閔光亞認為,真維斯連續幾年業績下滑的原因有四個:一是企業的商業模式一成不變,而過去十年國內市場變化很大,真維斯沒能抓住消費者的需求;二是品牌老化,產品、品牌營銷方法都變化不大;三是渠道布局有問題,隨著購物中心逐漸成為主流的線下消費場景,真維斯仍然把大部分的店開在街邊;四是隨著快時尚品牌進入國內,包括真維斯在內的國內休閑服裝品牌都面臨競爭壓力,由于供應鏈和周轉速度等均無法匹敵快時尚品牌,國內休閑服裝品牌普遍逐漸走向沒落。
90后白領楊丁(化名)仍記得10年前休閑服裝品牌真維斯風靡大街小巷的盛況,那時“一條街上好幾家”。曾經,這是她學生時代的青春記憶,但現在“覺得已經過時了,不適合自己穿了。”
公開資料顯示,“真維斯(JEANSWEST)”這一品牌原屬于澳大利亞某公司,當時亞洲最大成衣制造、及出口貿易商之一的旭日集團旗下的制衣廠即為該品牌代工。1990年,旭日集團與當地進口商合作收購了澳洲服裝零售商JEANSWEST,隨后集團專門成立真維斯服飾(中國)有限公司,將該品牌引入國內并優先開拓國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