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縣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別山南麓,長江北岸。東與天柱山相望,南與廬山呼應,居長江中下游旅游熱線之上。歷代民風淳厚,文風蔚然,素有“一門四進士,十里兩狀元”的美譽。但同時太湖也是一個相對缺少文旅資源的國家級貧困縣。2008年8月,太湖縣舉全縣之力,在太湖滬渝高速旁開建了一座以五千年中華文化為主題的公園。2011年5月18日,這座寄托全縣人民希望的主題公園落成開業。四年來,各級領導均前往參觀考察并對項目建設給予了高度肯定。2011年12月19日,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到五千年文博園視察調研,并為五千年根雕藝術館欣然題下了“中華瑰寶”四個大字。截至今年5月份,五千年文博園已經接待游客超過120萬,收入近5000萬。
五千年文博園究竟是一個怎樣的項目,它區別于世界之窗、錦繡中華的獨到之處在哪里?它是怎樣濃縮了五千年華夏文明,彰顯了五千年文化經典,成為一座世界朝圣東方文明的藝術殿堂?它的背后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能把這個項目“玩轉”的風生水起,駕馭的得心應手?帶著對五千年文博園的好奇和種種疑問,近日,本網記者走訪了五千年文博園的項目創意人和負責人――朱林壽。
太湖縣五千年文博園總經理朱林壽
和朱林壽約好的采訪時間,記者來到了他的辦公室,沒有像記者想象中的一樣,朱林壽的辦公室就設在游客接待中心,隨意簡單,除了一張辦公桌,招待來賓的沙發和幾件藝術品,這個不足10平米的簡裝辦公室,徹底顛覆了筆者以往對一個大企業總經理辦公室的看法。
“對不起,我來晚了。實在是太忙……”伴隨著電動車的剎車聲,一個帶著濃厚太湖口音的中年男子朝記者方向走來,記者無法相信這就是安慶市五千年文博園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朱林壽。他騎著一部半新的電動車,上身一件簡單的灰色襯衫,下身黑色西裝褲,一如他辦公室陳設與裝修,樸素而簡潔。朱林壽笑稱辦公室太簡陋,建議記者去根雕館進行采訪拍攝。就在這些獨具匠心、妙趣橫生的根雕面前,我們展開了對話。
白手起家深山飛出“金鳳凰”
“我出生在一個家徒四壁的家庭,唯有笨鳥先飛。”――朱林壽
現年40歲的朱林壽,出身在太湖縣一個貧苦的家庭,家庭條件不允許他接受專業的藝術培訓,但上天是公平的,賜給了他與生俱來的藝術天賦。
“朱總常常說,別人的童年都是在打鬧嬉戲中度過,而他卻是跟樹根、樹杈還有張張畫紙交朋友。他經常拿著父親買的小人書當素材,臨摹上面的人和物,同時還會制作些簡單的木手槍和木刀,將樹根雕成飛鳥和龍蛇。11歲的時候,外公過壽,由于家里貧窮,送不起賀禮,他雕刻了一條一米多長的飛龍送給過60大壽的外公,外公收到禮物喜不自禁,朱總后來說,當時的那一雕龍,不僅寄托了他對外祖父的美好祝福更是灌注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記者從文博園行政事務部經理殷照平那里打聽到朱林壽的往事。
“他具有農民質樸勤勞的精神,他經常說自己是農民的兒子,他騎電動車上班,有時候腳上都是泥,完全看不出來是個高身價的老總。”游客服務中心經理汪媛這樣描述朱林壽在她心中的形象。
朱林壽坦言,他從小就對中華的歷史文化和民間藝術情有獨鐘,尤其對畫畫和根雕藝術更是愛不釋手。
1991年,朱林壽參加高考,一心想考美術學院,但是最終因為昂貴的學費未能如愿以償,同年12月,朱林壽來到河南安陽,成為一名軍人。部隊三年是朱林壽學習的三年、磨礪的三年。他的藝術特長在部隊中被充分的肯定,曾任美工組組長,參加了軍事博物館維修工程和布展。
1994年末,朱林壽告別軍旅生涯,踏上了創業之路。南下廣州、蘇州,夜宿火車站,沿街賣報紙,創業的艱辛,絲毫沒有影響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
1996年,朱林壽在安慶市租借了24平方米的門面辦起了精品店,專門經營收藏根雕、烙畫、云草畫等多項藝術商品。
2003年,五千年公司生產基地―――太湖君子蘭工藝美術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投入運營。
2008年五千年文博園正式開工建設,朱林壽擔任總經理。期間朱林壽克服了設計、預算、技術等方面的各種難題。
2011年5月18日,文博園正式建成對外開業。
短短幾年間,朱林壽在不斷開發、創新中獲得了25項國家專利,并擁有中國最大的根雕藝術館,獲得兩項吉尼斯世界之最。
朱林壽談起建立文博園的初衷時說,“最初是源于興趣愛好,后來就變成了一種責任,我覺得我有責任挖掘、保護、弘揚民間文化。我希望文博園有天能成為中國展示五千年文化的平臺,這樣一個使命值得我一輩子去努力、去追求。”
朱林壽說,“我出生在一個家徒四壁的家庭,除了勤勞,什么都沒有,我只記得笨鳥先飛,只有多付出才有可能在社會上生存,才可能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我認為要用一生的時間做兩到三生的事情,我不認為這是很辛苦的事情,工作就是生活,享受工作就是享受生活,我抱著享受工作的心態,所以會覺得自己過的非常充實和幸福。”